環(huán)球塑化網 www.PVC123.com 訊:
分析人士指出,在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,地方積極定指標去產能是大勢所趨。目前煤炭行業(yè)部分過剩產能在創(chuàng)造就業(yè)和利稅方面已經很難有所貢獻,甚至反過來成為地方的“包袱”,地方政府有動機去產能。
供給側改革助力煤炭行業(yè)擺脫產能“包袱”
近期,各地紛紛簽訂煤炭、鋼鐵去產能目標責任書,向國務院立下“軍令狀”。鋼鐵、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也全面進入實施階段。
國家提出的去產能目標是:煤炭、鋼鐵行業(yè)未來3年至5年內分別壓縮產能5億噸左右和1億-1.5億噸。不過,上證報記者梳理各省去產能目標發(fā)現(xiàn),鋼鐵第一大省河北一個省壓減的鋼鐵產能就達1億噸,而晉陜蒙三大煤炭主產區(qū)要化解的煤炭產能已經接近4.8億噸,如果再算上其他省份,地方壓減力度遠超國家預期。
山東省在實施方案中明確,3年內鋼鐵、煤炭產能將分別壓減1000萬噸、4500萬噸,5年內近六成煤礦將退出。貴州則計劃用3年至5年時間壓縮煤礦規(guī)模7000萬噸左右。
一些能源大省壓減規(guī)模更大。山西計劃到2020年壓減煤炭產能2.58億噸;內蒙古提出力爭用3年到5年時間化解煤炭行業(yè)過剩產能1.79億噸;陜西重新核定煤炭產能,擬減少過剩產能4006萬噸。
鋼鐵第一大省河北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鋼鐵產能要壓減到2億噸以內,這也就意味著5年內要壓縮1億噸產能,有六成的鋼鐵企業(yè)要被關閉、整合。
從各地提出的具體指標來看,僅幾個煤炭鋼鐵主產區(qū)提出的目標就基本上可以滿足國家去產能目標額度,如果把各個省份的任務目標匯總,數(shù)字會大大超過國家預期目標。
在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,地方去產能的決心很大。據了解,地方去產能的目標并不是簡單地提出即可,而是要簽訂目標責任書,向國務院立下“軍令狀”,并且要把任務目標分解到有關地方和企業(yè),開出具體時間表。